新华网 > > 正文
2021 05/ 15 16:31:24
来源:新华网

雒树刚:非遗进景区,对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

字体:

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发表主旨演讲。新华网 陈延特摄

  新华网贵阳5月15日电(谷雨)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、资源开发司指导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,贵州省文旅厅、黔东南州、中国旅游协会、中国旅行社协会、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“中国丹寨非遗周”上,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表示,非遗进景区,对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要在人文活动中注入先进文化,要用先进文化引领所有人文活动,从而实现人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极大提高。

  旅游现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流动性人文活动,相关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旅游流动性达到了60亿人次,对整个社会文明建设产生产生巨大影响。雒树刚认为,在中国要抓社会文明建设,必须抓好旅游文明,抓好旅游文明,必须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塑造旅游,使之成为旅游之魂。景区作为旅游的龙头单位,旅游文明首先从景区文明抓起。

  非遗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。非遗进景区,实质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景区,是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景区的品质。非遗进景区,就是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地渗透到旅游景区之中,浸润景区、塑造景区,也无疑将使景区以致整个旅游业更具文化底蕴,更具文明品质。

  据雒树刚介绍,非遗文化进景区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,一是核心思想理念,如仁爱、民本、诚信、正义、和合等;二是中华传统美德,如自强不息、敬业乐群、扶危济困、见义勇为、孝老爱亲等;三是中华人文精神和审美理念。

  雒树刚表示,非遗进景区对传播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。非遗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活态遗产,其特点是活态流变,只有进入时代、进入日常生活、进入寻常百姓家,才能有生命力和活力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所以非遗“活”起来,离不开人群,人群越大,非遗传播越广。非遗进景区,为非遗广泛传播和大力弘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无限的空间。

  雒树刚表示,非遗进景区将有力推动非遗的保护工作。非遗项目生存的状态直接关系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。近年来,非遗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大,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。

  以戏剧为例,雒树刚阐述了景区对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。戏剧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保护濒危剧种,一方面,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。另一方面,要为剧团和戏剧班社搭建平台,既培育观众又培育市场,景区无疑具备优势。现在许多生存困难的剧团借助景区演出,有了观众、有了人气,恢复了生机。

  雒树刚表示,非遗进景区会大大推动非遗的守正创新。非遗产品不等同于旅游纪念品,要通过守正创新,升华为旅游纪念品。守正,就是守住精神、守住精髓、守住精华;创新,就是紧跟时代,融入时代。人是活的,非遗靠人来传承。一代一代的人是不同的,一代人不同,就把自己的感情、观念带入到非遗产品中。

  丹寨万达小镇凭借营造全要素的非遗环境,将非遗渗透在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的旅游全要素之中,让人们处处感受到非遗、体验到非遗。基于此,雒树刚认为,非遗的形态必然要改变。非遗的守正创新是在与受众的互动中实现的。在景区这个平台上,非遗传承人在向游客提供非遗产品的同时,也在感受游客对非遗产品的爱好、品位和趣味。这种互动,推动着非遗守正创新、弘扬光大。

  此外,雒树刚认为,非遗进景区要在“融”字上下功夫。非遗进景区不是简单的摆个摊、开个店,不是物理方式的拼合,而是化学方式的融合,是“1+1大于2”。非遗进景区,一定要实现对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融入进景区之中,这样才能使非遗有活力、景区有魅力。

  活动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、丹寨县人民政府、万达集团等承办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徐宁 】
阅读下一篇:
01003010108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449857